当前位置:首页 > 情感 > 正文

人民币兑美元再迎短线拉升 日内最高上涨超200点

  • 情感
  • 2025-02-24 20:36:04
  • 8

 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林秋彤 北京报道

人民币兑美元再迎短线拉升 日内最高上涨超200点

  2月24日,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短线再升高,相较上一交易日收盘,日内最高涨幅超200个基点。

  截至2月24日16时30分收盘,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价报7.2484,日内盘中最高触及7.2278,最高值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上涨276点。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盘中最高触及7.2257,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上涨267点。Wind数据显示,2月24日美元指数日内最低为106.1226,较上一交易日(2月21日)收盘106.6501有明显回落,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出现短线拉升。

  这是2月以来,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第二次出现较为明显的短线上升。上一次“短线拉升”出现在2月中旬,一方面,2月12日央行宣布在香港市场增发共600亿第二期和第三期离岸央票,另一方面,美元指数在2月12日至2月17日持续下跌,周内累计跌幅0.14%,美元承压。

 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,由于受到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,日本通胀上行,市场预期日本央行加息步伐加快,以及美欧公债利差缩小等影响,近期美元指数波动下行,今日出现一定跌幅,这导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主要非美货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被动升值。

  中金外汇研究指出,从外部环境来看,近期美元小幅走弱,日元明显升值,这对人民币汇率的表现有一定支撑。不过目前外部环境向好的程度尚有限,关税等外生冲击的前景不确定性也较高,市场预期改善幅度相对温和,汇率走势也较为平稳。内部环境来看,境内股市的风险偏好或有所延续,投资于权益资产的跨境资金表现可能也趋于改善,不过整体力度及对汇率的支持程度仍在逐步显现的过程中。

  业内专家也对本报记者表示,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是常态,虽然开年以来部分时段的汇率突破7.3,外币理财火热,但是目前为止人民币相对于去年年底已经升值,人民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走弱。

  人民币中间价方面,2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.1717,较前贬值21点。前一周,人民币中间价在7.1696至7.1712之间波动。

 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消息,有交易员表示,从中间价报价来看,人民币外部环境改善,监管层继续过滤单边预期,寻求中间价恢复弹性时机。市场对特朗普关税威胁担忧减弱,美元指数回落,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信心不断增长,缓解了资金外流压力,人民币市场情绪有所转向。

  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解释,人民币中间价是观察央行政策的窗口之一,市场会用模型算出模拟中间价,再看实际公布的中间价相对于模拟中间价是偏强还是偏弱。人民币贬值时,若实际中间价偏强,意味着央行释放了较强的汇率维稳信号,不希望人民币过快、过多贬值;升值时,若实际中间价偏弱,则意味着央行不希望人民币涨得太快。

  国内方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,央行在2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上表示,截至2024年末,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,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。2025年将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,增强跨境支付、计价、投融资等功能,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。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,发挥货币互换和人民币清算行作用,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,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。

 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(SWIFT)发布的人民币追踪报告显示,2025年1月,按交易金额计算,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中连续第三个月维持第4大活跃货币地位,市场份额占比3.79%,相较于2024年12月提高了0.04个百分点。总体来看,人民币支付金额相比2024年12月增长了2.1%,而所有支付货币的整体增长率则为1.1%。

  国际方面,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显示,目前通胀率仍然略高,经济前景不确定,特朗普的初步政策提议也引发了美联储对通胀上升的担忧,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.25%至4.5%之间不变。美联储对于通胀的态度愈发谨慎,不过市场有观点认为,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美元强势已经进入尾声,美联储面临的加息压力使得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受到挑战。

  中金宏观研究指出,如果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损害,超市场预期进行宽松政策,短期内市场利率下降、美中利差收敛,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阶段性升值。但是如果通胀预期进一步走高,美国市场利率可能会重新抬头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不确定性将上升。

  “美国新政府上台后,市场正在密切关注其贸易政策动向,这是后期牵动美元指数及特定经济体货币汇率的一个关键因素。年内来看,着眼于有效应对外部经贸环境变化,人民币汇率弹性趋于加大,贬值容忍度也会有所提高,但会持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”,王青表示。
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