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情感 > 正文

香港准备发长期债劵应付财赤 這是饮鸠止渴吗?

  • 情感
  • 2025-02-17 14:55:04
  • 10

本港财赤压力沉重下,北部都会区、河套香港园区等重大工程却急需庞大资金投入,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强调会善用市场资源解决,未来几年政府的工程开支将进入高峰期,为推行策略性基建,香港可以适度增加发债,如透过发行政府债券融资,确保工程进度不会因公共财政状况而受制约。据了解,为了避免债冚债,政府倾向发行5年至10年的中长期债券。学者认同,相比其他已发展经济体香港仍有发债空间,但担心要提高息率去吸引认购需求,会令项目成本增加。

香港准备发长期债劵应付财赤 這是饮鸠止渴吗?

01

确保工程不受财赤制约

去年发表的2024/25年度《财政预算案》估算2024/25年度至2026/27年度的3年间,综合账目仍延续入不敷支局面【见表】。

香港准备发长期债劵应付财赤 這是饮鸠止渴吗?

陈茂波昨天发表网志指出,发债支持基建工程是国际惯常和普遍做法; 为了推行策略性基建,并让新增产业用地更快推出,香港有条件、也有能力适度增加发债,灵活运用市场力量; 环顾部分先进经济体,其政府债务相对生产总值的比率均超过100%,相较之下香港现时有关比率仅约9.3%,未来即使略为提高,仍远低于其他先进经济体,属于稳健水平; 发债筹资是用在投资未来,不会投放在日常开支,随着部分基建工程逐步落成,未来发债需求及规模会减少。有本地大学的研究报告提到,适当发行债务,以支持惠及民生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项目,属明智之举。

陈茂波直言,透过发行较长期债券去支持较长期的工程项目,也能让现金流年期与工程项目的需要相匹配。现时政府的债券大都为3年期,很快就要还债,而基建项目动辄逾十年,因此政府倾向今后发行5年至10年的中长期债券。

香港准备发长期债劵应付财赤 這是饮鸠止渴吗?

香港准备发长期债劵应付财赤 這是饮鸠止渴吗?

02

据悉倾向推5至10年期品种

为了释除政府借债度日的疑虑,陈茂波在网志强调,一直严守财政纪律。据悉,政府希望外界将经营账目(Operating Account)与资本账(Capital Account)分开,前者要达到收支平衡,透过循序渐进节流,但为了长远经济发展,后者出现赤字理所当然,主要透过发债解决。

香港浸会大学会计、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表示,因经常性开支多于收入、入不敷支,单纯以发债作为收入便不太理想,但政府账目要区分经营开支与长远投资,为了投资而发债本质上无不妥,例如买楼做按揭或企业投资新项目要融资,大家都不觉得有问题,因为投资会有回报,关键是计算成本效益后可还本还息,形容发债并非洪水猛兽,重点是融资目的。

麦萃才续说,政府的功能是优先提供私人市场没有的产品及服务,其次才是寻求收支平衡; 而政府债务比率仅约9.3%,相比经合组织大部分成员国介乎50%至80%,美国逾1.2倍,日本超出2倍,香港作为已发展经济体的债务水平超低,相信把比率提高至20%以下也没有潜在问题。经济学者李兆波认同,尽管政府可能面临结构性财赤,但基建项目通过发债融资颇为普遍,现时政府债务仍处于低水平。然而,李兆波提醒,要关注债券利息会否造成负担。去年200亿元基建零售债保底息仅3.5厘,最终认购不足,因美国国债平均已有逾4厘息,本周三供投标的3年期基建机构债,年化收益率仅3.423厘,吸引力有限;发债认购反应一般,自然要提高息率才较多人认购,这意味项目成本增加。

麦萃才补充,基建债发行金额高,本地零售债市规模有限,故较适合机构投资者,尤其作为低风险、高评级、锁定长期回报的债项,估计会有需求; 强积金规模1.3万亿元,债券占较大比重,不过缺乏低风险、由政府发行、回报吸引的长期债券投资,让强积金配置有关债券亦合理。

(转自:信报手笔)
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