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 > 正文

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

  • 文学
  • 2025-02-10 16:51:04
  • 4

  2024年,被动指数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首次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,同时规模扩充也伴随着业绩领先。但进入2025年,这一情况在今年正在悄然变化, Wind数据显示,2025年以来,截至2月5日,代表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表现的“偏股基金指数”分别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、中证A500指数2.46与1.96个百分点,超越了同期主流宽基指数,并逐渐积累超额收益。

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

  业内人士指出,在政策驱动、市场风格切换及科技产业浪潮的共振下,一些主动权益基金凭借灵活配置和前瞻研判更具优势。

 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亮眼

  2024年被称为被动指数基金大爆发的一年,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充,在其承接了大体量资金后,也逐步开始影响市场风格。进入2024年四季度,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带动A股市场企稳回升,伴随着市场回暖,主动权益投资业绩水涨船高,从全市场基金公司来看,全行业168家公募基金公司中,120家公司的主动权益基金获得了正收益,整体平均收益率为3.39%。其中,南方基金与兴证全球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均在7%以上,在权益类大型公司中分列第一、第二(数据来源:海通证券)。实际上纵观全市场权益类基金。2024年,主动权益基金包揽了公募基金全市场业绩前10,展现出其创造收益的能力(数据来源:wind数据,不同份额以A类计,剔除2024年成立的基金)。

  进入2025年Deep Seek热点引爆A股科技股,为蛇年开市后的A股注入一池春水,主动权益基金由于其对高盈利增速的行业的基本面判断较有前瞻性,形成了相较宽基指数的超额收益。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2月5日,代表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表现的“偏股基金指数”分别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、中证A500指数2.46与1.96个百分点。

  放眼长期,历史上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相对于宽基指数依然创造较多超额收益,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的研究表示,在5/10/15年的时间维度中,有82.88%/91.03%/92.05%的主动权益基金可以战胜沪深300指数。(数据来源:证券研究报告《中国主动投资的光明未来》)

  大型权益基金业绩回暖

  随着市场回暖,承载着一大群基民的托付的百亿基金业绩逐渐回暖,笔者统计全市场规模超百亿的24只主动权益基金,可以看到,无论是2024年以来、近三年、近五年,百亿以上主动权益基金均超越同期偏股基金指数,体现出百亿基金的稳定业绩。2024年伴随着市场的先抑后扬,大型主动权益基金也迎来了业绩反转,2024年共有7只百亿基金业绩超越了沪深300指数。具体来看,业绩排名前十的百亿基金包括由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混合,由翟相栋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混合等(数据来源:wind,数据截至:2024/12/31)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兴证全球基金旗下3只产品跻身百亿权益基金2024年业绩前十榜单,分别为乔迁管理的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混合(LOF),谢治宇、程剑管理的兴全合宜灵活配置混合(LOF),以及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(LOF),三只基金也在中长期维度实现较好收益,近5年上述三只基金分别实现超额收益51.97%、30.83%,27.49%。(数据来源:基金定期报告,截至日期:2024年12月31日),而从2025年以来的视角看,上述三只基金也取得了超越宽基指数沪深300和中证A500的业绩。(数据来源:wind,截至日期:2025年2月5日)

  机构观点:政策驱动与科技引领或成主线

  中金财富在研报中表示,当下,权益资产在所有大类资产中具备投资吸引力,配置价值显著提升。从股债性价比来看,沪深300市盈率的倒数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差值为6.4%,处于过去十年高位。主动权益类基金滚动3年收益率也已经突破了历史极低值,中期角度机会大于风险。

 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表示,随着2024年9月底国内宏观政策表述转向,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明显改善。四季度以来,宏观逆周期调控政策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陆续推出,相关内需行业基本面率先止跌企稳。与此同时,出口贸易政策面临不确定性,出口链相关公司预期承压。在科技创新方面,AI应用带动科技行业景气度预期上行,电子、计算机等泛AI应用行业在四季度整体涨幅靠前。谢治宇透露,其管理的基金在报告期内维持较高仓位,持续寻找景气度向好的细分行业,未来仍将不断挖掘具有良好投资性价比的优秀公司。

  兴证全球基金乔迁则认为,2024年四季度市场整体表现较为活跃。9月底,积极的宏观政策有效改善了市场信心,市场预期经历了快速修复。随着经济基本面预期以及流动性预期的改善,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,顺周期行业整体估值也开始向着长周期基本面中枢的水平回归。与此同时,科技产业在AI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推动下,在硬件端侧和软件应用层面均展现出了更为积极的可为空间。伴随着宏观预期变化以及市场风险偏好回升,成长股整体超额收益显著。

  随着监管层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,权益类基金占比提升将加速市场结构优化。对投资者而言,选择投研实力突出、长期业绩稳健的头部机构,或是把握下一轮行情的关键。未来,若宏观政策持续发力、科技产业突破深化,主动权益基金有望进一步巩固其超额收益能力,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

有话要说...